各学院2023级、2024级同学:
“智能中医药”微专业(获安徽省教育厅立项建设,项目编号:2023sdxx026)是响应国家健康战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创新举措。该微专业深度融合产学研教,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传统中医药领域紧密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创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AI+中医药”和“中医药+AI”的双向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前沿的智能技术,还能深刻理解中医药的精髓,成为能够引领未来中医药智能化发展的行业精英。现将2025年《智能中医药》微专业报名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名与录取
(一)报名资格
面向我校2023级和2024级全日制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自愿申请并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前60%;
(2)若已修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且成绩合格或已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前70%;
(3)若修读过任意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且成绩合格或已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学业成绩排名在班级前80%。
(二)报名时间、方式及招生计划
1.报名时间:2025年4月10日—4月25日
2.报名方式:请登录微专业平台进行线上报名(智能中医药微专业 https://4ze5b2r8.mh.chaoxing.com/)。进入网站后点击上方导航栏中的“微专业报名”,使用超星学习通的账号登录后,按要求填写“微专业报名表”,提交后会显示“提交成功”。
3.招生人数:计划招收60人,其中五年制医学类专业30人,其他专业30人。
4.学费:免收学费。
(三)审核及录取
1.资格审核。学院组织专家对在线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拟录取名单。
2.结果查询。4月28日-4月30日,报名的同学通过微专业平台查询录取情况或查看网站上拟录取名单的公示。
3.备案。正式录取的报名汇总表报送至教务处备案。
二、《智能中医药》微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熟悉医疗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诊断与健康管理中的辅助及协同作用,掌握医学数据和图像处理等基础知识及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能力的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本微专业培养,学生将能够在中医药智能化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为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具体培养目标包括:
(1)具备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现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从事“中医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能力。
(2)具备在计算机、中医学、药学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继续开展“中医药+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
(3)具备为从事智能医学数据的分析、智能医学系统的开发等科研或管理工作赋能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 代码 | 课程 名称 | 学分 | 周学时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 课 学 期 |
线上 学时 | 线下 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1 | WZY0101 | 智能医学导论 | 2 | 2 | 16 |
|
| 16 |
| 1 |
2 | WZY0102 | 人工智能数据处理 | 3 | 3 | 48 | 16 |
| 16 | 16 | 2 |
3 | WZY0103 | Python医药大数据分析 | 3 | 3 | 48 | 16 |
| 16 | 16 | 2 |
4 | WZY0104 | 智能医学影像分析 | 3 | 3 | 48 | 16 |
| 16 | 16 | 3 |
5 | WZY0105 | AI大模型的中医药应用与实践 | 4 | 4 | 64 | 16 |
| 16 | 32 | 3 |
小计 | 15 | 15 | 240 | 80 |
| 80 | 80 |
|
(三)考核与证书
1. 结业证书
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个学分,可获得由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智能中医药“微专业”结业证书。
2. 辅修学位证书
满足以下条件,由本人申请,可同时颁发辅修学士学位证书。
(1)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5个学分,且每门课程绩点不低于2.0;
(2)提交基于AI大模型的中医药应用与实践的课程设计报告;
(3)辅修学士学位应与主修学士学位归属于不同的本科专业大类,且必须获得主修学士学位;
(4)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3. 职业技能证书
参加微专业学习的同学可自愿报名参加以下职业技能考试: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职业技能鉴定《人工智能训练师》考试;
(2)工业与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中级)》考试;
(3)工业与信息化部《计算机视觉算法应用工程师(初级)》考试。
考试通过后,可分别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人工智能数据服务(中级)》或《计算机视觉算法应用工程师(初级)》证书。
(四)培养方式
(1)微专业原则上采取单独编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授课。
线上学时:配备辅导教师,引导学生在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组织讨论、答疑、测试等。
线下学时:线下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安排在周末授课,实验课程安排在先进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
(2)微专业课程成绩由微专业开设单位管理,在微专业成绩单上显示,微专业课程成绩不纳入主修平均学分绩点计算;微专业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不影响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
(3)因学业情况变化等,学生可向开设单位提出退出申请,经开设单位审核同意后正式退出微专业。
联系地址:惟是楼320(医药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办公室)
联系电话:68129193
QQ:121536685
邮箱:xxjxb@ahtcm.edu.cn
2025年4月8日
抄报:教务处